一颗小豆,将面临哪些逆境才能绽放?
一颗小豆,认识自我后,
该如何探寻到适合的道路?
一颗小豆,又如何能在这个夏天,
启发着上百位教育者?
......
观察一颗豆,孕育生命到开花结果,享受过阳光也曾遭遇风雨,顺境逆境皆体验。
育人或育豆,同样需坚持长期主义。这也是九阳公益基金会举办食育师资特训营选择“豆”主题作为重点项目课题的原因所在。
特训营老师在《豆主题》中的作品
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劳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劳动课程的改革给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还多次提出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而劳动课程中,食育是非常好的切入点和教育抓手,可以串联融合五育从而启迪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堪称为儿童身心健康的根基。
带着对食育更融合更高阶的授课追求,在杭州炎炎三伏天里,来自各地的上百名教育者们,带着不实践不出真知的决心,相聚于九阳线下食育工坊,正式开启第三期线下食育师资特训营。
PART 01
调动身心!深入感受餐桌文化
——回归校园场景中儿童的食育学习
如何吃好一顿饭?这是一个可以横跨众多学科的内容,亦能纵跨一个人的人生发展。
培训现场,丰富的互动形式让思维聚焦在了餐桌上。九阳公益基金会与老师们来了一场灵魂“晚餐”挑战,大家分组沉浸式参与食育晚餐制作。
每组150元,限定豆类食材,老师们想要小组合作完成五菜一汤,需要做到膳食营养合理、食材不浪费、垃圾要分类。
一场“简单粗暴”的做饭环节之余,老师们也在过程中总结出现如今儿童教育存在的真实问题——“不吃蔬菜”“浪费粮食”“不会处理厨余”“喝甜饮料”等等。
小组讨论中,老师们讨论碰撞出“食育”相关的各类课题。在谈到食育和生态可持续的关系,有位老师给到这样的解释:“食育的背后是生态文明教育观”。
倘若一个孩子从一盘饭菜中,便能看到食物在自然生存中繁衍规则、生态可持续性、农业人员的劳作,从而意识到“光盘行动”“垃圾分类”从不只是口号。作为食用者的我们,做好份内的事情也是维持生态的关键一环。
PART 02
成长吧!小小黄豆奇遇记
——从“五感”到“五育”的课程设计巧思
如果说本期师训课程的重点,最具实操性的项目式课程——“豆”主题算其中之一。一颗小豆和一个小孩生命的起初,有很多相似之处。养豆即养人,授课对象在面对这样的课题时,一定都会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从而可以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方便教学。
从“大豆五感画像”到“豆类游戏”,九阳公益基金会在做课程设计时有很多巧思,更是以“风调雨顺”和“自然灾害”,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空间下的豆进行对比,试图激发每一位教师们的教育灵感。
前者之豆,经历“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后者则在恶劣的环境里仍然顽强抵抗,无论是干旱冰雹、动物袭击、还是蛀虫,这些外部因素都存在终结生命的可能性。
这样的课题,对于孩子来说,更能切身体会到,种植一颗农作物的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不再只是一首遥远的古诗,亦能具像化“生命的意义”。同时,大自然有它的多样性,供养着人类生命,尊重多样性,尊重他人亦是尊重自己的表现。
探究式学习是本次课程授课方式最为精彩的部分,豆主题中“如何把大豆介绍的更有趣”“大豆相关的食物”等环节,让老师们纷纷展示出自己的授课能力和才华。
当老师们分组进行课程反馈时,一个个营养丰富的“豆产物”便诞生了。例如《百变豆腐脑》的课题便氤氲而生。能够启发出老师们对课程设计的创造力,正是九阳公益基金会举办课程设计项目课题的初衷。
这是一场针对老师食育教育的能力建设,九阳公益基金会秉承“饮食健康”的理念,用食育做载体,拓宽老师思路、跨学科融合、齐聚优秀教师互相分享彼此的经验,构建一个平台,从而孕育出新颖的教学思路,真正实在地反哺到线下教育。
《百变豆腐脑》制作师资团队
PART 03
少年强则国强!
今天,我们埋一颗种子
食育,生存之本。中国自古便有《黄帝内经》教导古人:“五谷为养、五谷为助、五畜为益”更是有“食不言,寝不语”等大量饮食行为规训。
回顾经济人文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认识到——食育,乃五育之本。除了可以提升儿童抵抗力,均衡儿童营养从而能够强身健体,更能作为五育之根基,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埋下一颗“健康”的种子。
九阳公益基金会“食育师资特训营第三期”还在夏末秋初的季节,热烈地进行着。到了秋天,就将是收获的季节。受千千万万颗智慧“小豆”,将走近孩子们,走入课堂,走进教育的活水源头。
本次九阳公益基金会倾心举办的“食育师资特训营”,以五育融合为核心,建立起设计指导、教学教具、食育课程与师资赋能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真实有效地提供了一个食育的教育平台,重创造力、重互相分享、重感受和体验,相信每一位参与者都将不虚此行!
然而我们非常感谢这群优秀的教师们,不断学习和创新,助力实现九阳公益基金会的愿景——让每一个孩子拥有维护终身健康的能力,悦享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