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观点洞察
33亿元、1.82亿朵小红花……“99公益日”见证数字技术向真向善向美
发布日期:2022-09-30

image.png



如今,数字技术正嵌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着公益慈善行业。公益数字化正成为发展之必然趋势。 

据2022年9月13日发布的《中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超过百亿人次关注、点击和参与各类网络公益慈善活动,仅“99公益日”的捐赠人次,就从2015年的220万人次上升到了2022年的近6000万人次;参与公益慈善的方式,也从传统的捐款拓展丰富为捐微笑、捐积分、捐阅读、捐步数、捐小红花等等,门槛不断降低,人人皆可慈善;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则不断推动公益慈善项目更透明、更诚信地对接捐助方和受助方…… 
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千千万万人的小红花和小爱心正在汇聚成向真、向善、向美的磅礴力量。正如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报告》发布会中的致辞所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公益数字化将各界各方参与主体和亿万爱心人士连接在一起,正在形成全新的公益慈善生态。

图片



数字工具VS透明问题




社会的痛点是公益的起点。公益数字化要解决的行业痛点是“信任”,而透明是赢得信任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对近年方兴未艾、“人人皆可参与”的互联网公益在透明化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督促指导互联网募捐平台透明化、规范化发展。”“数字化在公益慈善行业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方面将大有作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彭建梅认为,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信息和想法的交流效率,促进信息的对称性和能见度,从而建立公益慈善的社会信任。

可喜的是,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透明化问题,已然成为公益慈善组织、互联网企业、相关产品服务供应商的共识,人们正不断探索以数字化实现透明化的可行路径。“捐的钱去哪儿了”的疑问正在被给出越来越清晰的答案。

“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我们力图做到,捐赠人从捐款的那一刻开始,便能不断得到反馈,告之资金的去向、项目的成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说。

2017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设立财务披露环节,推出项目透明组件、财披组件。捐赠人可以清楚了解项目募捐情况、善款使用进度、项目执行情况。这在国内尚属首创。

2018年,腾讯公益平台上线“冷静器”功能。在用户捐赠前,平台弹出“透明度提示”消息框,用户可以查看该项目的立项时间、执行情况、财务披露、项目进展等事宜,点击确认知情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捐款操作。用户“多想一秒”,倒逼公益慈善项目更透明。

2019年以来,腾讯公益陆续推出“回响计划”——以媒体报道、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腾讯公益用户看到了善款流向和项目成效;推出“公益股东人大会”——使捐赠人有机会成为公益慈善项目的“股东”,对自己捐赠的项目行使监督权力、履行推进义务;推出“公益真探”——组织100位捐赠人深入56个城市的100个公益慈善项目,实地考察项目执行成效。

2022年,腾讯公益平台又推出“小红花来信”功能,以微信提醒的方式让捐赠人更清晰地看到公益慈善项目执行情况,甚至能收到受助孩子童真质朴的感谢信。这也使得那些更透明、更有效的公益慈善项目被更多公众看到,并引发他们实施公益行为。

受益于透明、开放的态度,腾讯公益平台2015年全年捐赠收入为4.79亿元,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99公益日”,仅十天时间内,捐赠额就达到33亿元。借助数字技术,公益越透明,公众越靠近,捐赠越增长,这才是公益事业发展的良好土壤和稳固根基。


资源配置VS社会议题数字技术在资源配置效率上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在公益慈善领域,


数字化更深层次的应用正是高效配置资源,从而挖掘倡导社会议题,并带来全新解决方案,推进社会治理。


今年8月31日,腾讯公益推出的全新公益模式“一花一梦想”,就是公益数字化在引导社会议题方面的代表性举措。
在推出“一花一梦想”前的两个月时间里,腾讯公益共向公众征集了8000余个公益梦想,有人关心孤寡老人,有人守护留守儿童,其中也有更为高远的议题,如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等。最终,16个公益梦想经过评选脱颖而出,在“99公益日”期间上线,包括关爱陪伴1万名乡村孤寡老人、支持1000名乡村儿童去城里参观博物馆等。公益用户捐出自己通过捐款、捐步、答题等公益行为和给留守儿童写信、原地20次纵跃健身等方式获得的小红花,就能支持公益梦想。还可以发起“一起捐花”,自定义团队名称、口号、背景图等,号召身边的亲友一起为公益梦想加油。当公益梦想获得的小红花达到最低执行额度后,腾讯公益基金会便会遴选符合条件的公益合作伙伴落实公益梦想。而后,全程监督项目执行,并通过“小红花来信”定期向公众发起披露,引导全民监督。
最终,在今年“99公益日”期间,16个公益梦想吸引了5954万人次参与,获赠小红花1.07亿朵,公益梦想全部达到可执行标准。小红花捐赠总量亦为历年“99公益日”最高,超过1.82亿朵,相当于全国平均不到8个人就捐赠了一朵小红花。
这是一个全民共创的公益交互机制。公众因关注身边的社会议题,成为公益慈善项目的策划者、捐赠人;企业提供资金,帮助公众实现公益梦想;公益慈善组织落实公益梦想,并接受公众监督。公益行为中每一个参与者所掌握的资源被充分调动、高效利用,所挖掘出来的社会议题也更接地气、直达人心。共同支持公益梦想、共同追求真善美、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全民共创的公益,正在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一花一梦想’放大了需求端的声音,一定程度脱离了传统慈善组织给定的议程。它顺公众而为,激发了公众内心的良善。在这朵小红花的背后,潜藏着无尽的善的能量。”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说。
“左边连接的是公益用户,是需求端;右边连接的是公益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是供给端。公益数字化能够更为及时、精准地把握需求端所思所想,进一步推动了供给端提供及时、精准的公益慈善项目。”刘琴说,公益数字化顺畅了整个连接,并形成闭环。
“我们还在探索‘技术’与‘资助’之间的连接。”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燄介绍,过去几年,腾讯引领技术企业关注社会议题的脚步从未停止。比如,AI语音降噪技术,赋能耳蜗生产厂商后,可实现实时声音识别处理;AI图像识别技术,赋能雪豹巡护团队,将极大地提高识别和保护效率;AI模型识别,可以进行2岁以下孩子的自闭症筛查,等等。“还有更多技术企业在等待加入,公益数字化如何发挥好资源配置作用,助力技术企业提升、助力社会议题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创。”葛燄说。

image.png

▲AI图像识别技术,赋能雪豹巡护团队,将极大地提高识别和保护效率



数字鸿沟VS能力建设



郑功成认为,数字化是有利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生产力,但我国公益数字化总体上起步不久,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公益慈善组织虽具有借助互联网动员更多社会资源的动力,但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技术与人才,数字化建设较为滞后。”

“目前,公益慈善领域也存在数字鸿沟。”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谢琼表达了她的担忧,那些规模小、深耕基层、服务性强的公益慈善组织,在一波又一波的数字化浪潮当中,很容易在某个环节一不小心被推到鸿沟边缘,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举步维艰,“如何对这部分组织赋能,甚至托举他们发展,是公益数字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她建议,在公益慈善行业创标准、树标杆,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公益慈善组织积极承担推动公益数字化的使命,将合适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推广开放,提升全行业的数字化能力和水平。
为行业伙伴培育数字人才、提供数字工具、搭建数字生态……正是腾讯公益致力的重心之一。“公益数字化在项目管理、项目执行等方面存在深水区,如果这一状况不能得到改善,我们所畅想的一个开放互助、共创共享的公益数字化生态就难以打造。”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表示,这也正是腾讯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升级后,在公益慈善领域力推数字化人才培养和数字工具配置的原因。
对外,2021年,腾讯公益推出“千百计划”,帮助公益慈善组织培养1000名数字人才,甄选资助100个数字化项目。2022年,推出面向公益慈善组织的数字化工具包,提供腾讯会议、腾讯云资源等服务;面向社会征集公益CTO(首席技术官)志愿服务,一对一地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技术支持。腾讯公益还联合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推出数字人才开放计划,帮助公益慈善组织从业人员系统了解数字化在项目管理、机构管理、传播管理上的应用。“今年7月计划启动后,300余名从业人员学习了来自复旦、中科大、北师大等知名高校的相关课程。”刘琴介绍,同月,腾讯公益还推出了“一起学”公益平台,向更广泛人群传播公益数字化相关知识。
对内,腾讯公益进一步强化平台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处理和流转效率,提高开放能力。“这两年,平台多个系统做了重构升级,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更加具象化的反馈工具,比如每月反馈项目进展的‘小红花来信’、针对物资捐助的电子签工具、可视化项目进展报告等等。”刘琴表示,待时机成熟后,会在行业伙伴中逐步推广,鼓励公益慈善组织通过数字能力更好地服务捐赠人,共创良好的公益生态。
数字化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方法。它与公益碰撞擦出的火花不但有助于公益的透明理性、有助于整个行业的效率提高,更有助于保护和回馈每个人的善念,这才是公益慈善事业长久发展的源泉。”陈菊红对未来充满希望,“新技术的赋能将激发中国公益慈善巨大潜力,期待更多行业伙伴一同携手,在公益数字化领域同行、共创!”

image.png

活水计划赋能行动启动仪式